今年7月以来,醴陵市进一步强化风险防范意识,加强“从田间到餐桌”全过程监管,持续推进特色食品全产业链风险排查整治,切实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,务求全面掌握产业底数,促进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。 一、加强组织领导,积极动员部署 醴陵市政府领导亲自批示,市食安委高度重视,印发了工作方案,确定了工作专班,进行了责任分工。市场监管、农业农村部门、畜牧水产事务中心、林业部门分别牵头对以食品生产经营、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、食用林产品为主要环节的特色食品产业链开展排查整治工作。 二、聚焦重点品种,统筹协调推进 一是清单化推进排查整治。结合辖区内企业分布情况,醴陵市食安办牵头制作了《醴陵市部分重点食品(食用农产品)清单》,对醴陵玻璃椒、油茶、酱板鸭产品、米粉制品,以及抽检监测中出现不合格批次数较多的瓜子加工厂家、水果姜片生产厂家,建立风险清单和防控措施清单。坚持特色食品全产业链食品安全风险排查整治与“守查保”专项行动统筹结合。全方位、多维度大排查,拓展风险排查深度和广度。多部门分工配合,对照清单逐一排查相关产业链上的主体及环节,掌握产业底数、风险底数。累计检查生产加工企业40家,发现风险问题10个,正在督促整改中。通过监管执法手段服务提升产业发展。经提质改造,全市3家大米生产企业已具备镉含量检验能力,落实出厂检测。30余家米粉厂安装风淋门、空气净化器等设施设备。二是凸显地域特色加强调度。各镇街结合当地实际,对标工作要求,聚焦辖区内形成一定规模的食品产业,如明月镇聚焦“醴陵玻璃椒”,左权镇聚焦“瓜子”,仙岳山街道、阳三石街道聚焦“酱板鸭”,从农业投入品使用、环境卫生、许可条件、原辅料采购和使用、生产加工过程控制、产品检验和贮存销售、法律法规标准等方面开展风险排查,各镇街食安站检查生产加工企业、种养示范基地、合作社36个,排查出风险12个。 三、完善相关标准,助推产业发展 面向地理标志产品“醴陵玻璃椒”,醴陵市加大力气开展标准制定和品牌保护。大力推广《醴陵玻璃椒标准生产技术规程》(株洲市地方标准)、《醴陵玻璃干椒》(DB43/T 390-2008);发布实施《醴陵玻璃椒生产技术规程》(DB43/T2342-2022湖南省地方标准),醴陵玻璃椒标准化生产实现有标可依。今年以来,醴陵市结合市场主体培育工作,积极培育新的种植、销售主体,助力“玻璃椒”产业发展壮大。目前醴陵玻璃椒种植面积由2015年的1500亩增加到目前的8000亩左右,干椒产量由130斤/亩增加到280斤/亩。由原来的零星种植发展到现有10余家农业公司和合作社从事专业生产及加工,从业人员达到3000人。种植面积、玻璃椒产量、加工产品质量得到提升,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 (醴陵市市场监管局:邓华 颜佩)
相关附件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