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夏以来,各地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加大对餐饮经营企业的监督抽检力度,对抽检情况进行通报。 近日,有关市场监管局发布2022年7月食品监督抽检信息显示,抽检餐饮食品453批次(含餐饮具),不合格样品数为7批次,样品(碗、盘子、筷子)不合格率为1.6%。不合格项目为:大肠菌群检出/50cm²,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不得检出。 那么,大肠菌群是什么?为什么会出现在我们“一日三餐”所用的碗、筷、盘子中?大肠菌群超标对健康有什么样的影响? 通过食品抽检发现,大肠菌群出现在茶杯、汤碗、方碟、凉菜盘、杯子、筷子中的频率较高。 一、“大肠菌群”为什么会在餐具上被检出? 大肠菌群主要来源于温血动物肠道,但广泛分布在自然界,餐具、食品中等都有可能存在,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。检出大肠菌群多是因为洗餐具的水受到了污染、厨房卫生环境较差、厨师去完卫生间没洗手。当然,也有可能是用餐环境中有污染源,比如:餐厅内有自由活动的宠物等。大肠菌群频繁出现在餐具中的原因:多数与卫生情况不达标有关。现实生活中,多数餐饮经营者可能会存在对餐饮具碗、筷、盘子等清洁管控不力,所以导致各类菌群超标。对于餐饮店而言,碗、盘子等需要及时清洁,并清洁到位。若是在清洗过程中有遗留的洗涤剂,未用清水及时冲洗干净同样也会引起各类菌类超标,特别是夏季,相对更容易滋生细菌。 二、“大肠菌群”在餐具抽检中有何规定? 资料显示,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。食品餐饮具中检出大肠菌群,提示被肠道致病菌(如沙门氏菌、志贺氏菌、致病性大肠杆菌)污染的可能性较大。多数大肠杆菌感染临床症状表现为腹泻、肠胃感染,可导致人体肠炎甚至是严重的败血症。根据GB14934-2016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(饮)具》规定,大肠菌群在消毒餐(饮)具中为不得检出。 三、外出就餐,如何判断“餐具”是否合格? 那么,如何初步辨别这些消毒餐具是否合格?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,一看:看餐具塑封膜是否干净。如果膜上杂质很多,可能是废塑料重复使用,此外还要看生产信息(如厂址、联系电话、产品保质期等)是否齐全。二闻:撕开塑封后,闻是否有刺鼻的气味。如果是用不正规清洁液清洗的,残留的气味会较严重;如果清洁不当、油脂残留也会有异味。三摸:用手摸一下餐具。看是否有油污没冲洗干净。平时刷碗时,一定要把碗的里外底部等都清洗到位,尤其要重视碗底的清洗。如果不注意碗底卫生,那么当碗叠碗时,一只碗的底会接触到另一只碗的内壁,碗底的脏物和细菌可能会随之进入另一只碗内。同时,建议定期给经常使用的碗筷集中消毒,频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。消毒之前要注意的是,必须先将餐具彻底清洗干净;消毒之后也不能掉以轻心,把餐具放到干净的密闭容器存储。(转摘自中国质量报 2022-08-05 文章)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抽检处 宣 2022年8月8日
相关附件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