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讯通中心

欢迎来到质检资讯网
当前所在: 首页 > 食品安全

甘肃省坚持“五个强化”构建严密高效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

  • 发布时间:2022-05-21
  • 来源: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  作者:佚名
  • 字号:

  

 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(张兰 周马计)日前,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围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机制,采取抓制度、抓选人、抓培训、抓考核等多种举措,狠抓基层食品安全监督员队伍建设,激发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社会治理,构建了严密高效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,保障了人民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
  强化制度建设,筑牢食品安全社会共治“基本盘”

  省食安委办制定了《甘肃省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管理办法》,把各县(市、区)、各乡镇(街道)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食品专家、媒体记者、“广场大妈”等社会力量组织起来纳入社会监督员队伍,并由省市场监管局统一制发了《聘任证书》和《监督员证》,实行一人一证、编号管理,积极发挥各层面、各领域、各代表的食品安全监督作用。规范了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履行隐患排查、信息报告、协助执法和宣传教育“四个社会监督”职责,建立了“工作联动、风险防控、督查督办、考核评价”四个机制。

  省政府办公厅出台《甘肃省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》,最高可获高达50万元的奖励,调动和激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,形成社会公众有序参与、有力监督的共治格局。

  强化人员选用,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“同心圆”

  严格按照村(社区)两委推荐、乡镇(街道)同意、县(市区)食药安委办审定的流程,在全省各行政村(社区)中挑选有文化、有较强责任心、有工作能力的人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,建立监督员队伍,努力打造“横向到边,纵向到底”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格局。

  截至目前,全省共聘任3016余人,其中市级513人,县级2184人,乡镇(街道)319人,建立了市、县、乡三级社会监督员队伍,延伸了监管触角,拓展了社会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途径,构成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重要力量。

  强化业务培训,搭建食品安全共建共享“连心桥”

  为保证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更好履行职责,提升综合素质和监督能力,充分发挥在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中的作用,甘肃省市场监管局一方面通过“印发学习资料、书面传达、钉钉会议培训、现场检查指导”等多种方式,对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进行全面系统培训,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。另外,围绕农村家宴、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巡查要点、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及处理等操作实务、食品安全典型案件进行了深入讲解。

  同时,动员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广泛引导群众参与食品安全“你点我检”和“互联网+明厨亮灶”活动,密切关注群众对热点敏感问题的态度,协助职能部门做好群众情绪的疏导和矛盾化解工作,当好化解矛盾的“稳压阀”。

  强化线索排查,织牢食品安全靶向监管“防护网”

  针对食品安全工作点多、线长、面广的特点,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群众联系密切和人熟、地熟的优势,采取多走、勤看、深查等办法进行明察暗访,及时发现可能影响食品安全问题的隐患,按时限要求和程序上报。

  强化“前沿哨点”角色作用,积极协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监督检查,协助有关部门调查、核实所反映的问题,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,为监管部门实施靶向监管创造条件。同时,强化监督员考核,督促激励他们有效发挥隐患排查、信息报告、宣传引导的作用,进一步筑牢织密基层网格化监管防线,打通食品安全社会监督“毛细血管”。

  强化举报奖励,激活食品安全社会共治“源动力”

  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、专题宣讲活动等形式,通过政府网站、微信公众号、张贴海报、利用LED宣传屏向公众滚动播放等方式,全面讲解《甘肃省食品安全奖励办法》,鼓励群众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。

  全省共开展集中宣传246场次、现场发放宣传资料23500余份,办结群众投诉举报568件,推动形成食品安全共建、共治、共享的良好氛围,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、安全感。

  相关附件:

  


原文链接:http://amr.hunan.gov.cn/amr/ztx/spaqx/ssawx/sawxxjlx/202205/t20220520_24622760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质检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。
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 
质检资讯网 zijzx.org.cn 版权所有。
 联系电话:010-56232582 13391776757 010-56278284 13366461258 010-53386795
监督电话:18610822936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
邮箱:qgzfyjsfzdyzx@163.com  客服QQ:321579164 通联QQ:31150143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