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农村集体聚餐现场指导。(资料照片)
□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新明 通讯员 吴文灿 罗晓林
每年100人以上农村集体聚餐20000余例,连续6年实现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“零事故”。近日,记者在市市场监管局采访时获悉,近年来,我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,着力健全管理网络,夯实工作基础,创新方式方法,扭住关键环节,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,确保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。
找准着力点,把管理网络建起来
“前不久,我家办喜宴,市场监管工作人员上门指导我们做好聚餐安全的事,我感到很贴心、很踏实。”家住道林镇金石村的刘先生高兴地说。
我市农村点多面广,农村集体聚餐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,为此,我市制定出台了《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》,着力编织涵盖市、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、组四级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网络,确保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工作抓得住、管得好、控得牢。
把责任落下去。明确市市场监管局为监管中心,统揽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工作;乡镇(街道)为监管前沿,对本辖区内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工作负属地责任;村(社区)、组为监管前哨,负责本村集体聚餐信息的收集和申报;聚餐举办者和承办厨师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。明确按照聚餐人数300人以下、300-500人、500人以上不同规模,由乡镇(街道)、基层监管所、市市场监管局分级监管。
把关口挺在前。在村(社区)配备食品安全协管员、在村民小组设置食品安全信息员,推动工作重心下移、关口前移,目前全市共设有278名协管员、13000名信息员,确保信息申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,为现场监管和指导提供可靠依据。
把认识提上来。借助“村村响”这个阵地,高频率开展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知识宣讲;通过出动宣传车、悬挂宣传横幅、开辟宣传栏以及分发宣传图册等多种方式,向村民传递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的理念;通过工作人员现场指导,引导村民重视集体聚餐食品安全、知晓食品安全的常规性知识,营造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,村民对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的重视度和支持配合度显著提升,实现了“要我安全”到“我要安全”的重要转变。比如:综合考虑到农村集体聚餐由于不具备加工条件,卤水拼盘、凉菜导致食物中毒几率较大,明确要求卤水拼盘、凉菜不能用于农村集体聚餐,目前全市所有农村集体聚餐杜绝了此类高风险菜肴。
牵住“牛鼻子”,把农村厨师管起来
“通过培训,我对食品安全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。同时认识到,卤水拼盘、凉菜导致食物中毒几率较大,操办宴席一定按照要求不用卤水拼盘和凉菜。”黄材镇崔坪村农村厨师李先生表示。
农村厨师是保障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的关键性人物。我市按照“规范操作、严格管理”的原则,开展了地毯式的排查摸底,并登记备案、造册建档,确保农村厨师来源可溯、去向可查、责任可追,从而倒逼厨师严格按照要求操作。
突出选精培优。充分发挥各村协管员和组信息员的作用,摸清农村厨师的数量、住址、电话等具体信息;对农村厨师逐一上门进行确认,要求有意从事农村集体聚餐的农村厨师必须进行申报、参加培训、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。采取分批定点集中培训和送培训进乡镇的方式,举办培训班240期,培训农村厨师30000人次,目前全市所有农村厨师均取得培训证。
突出严管重处。成立1400余人的农村厨师协会,召开了高规格的协会成立大会,发挥协会自律作用,带动农村厨师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。实行持健康证明、培训证明、统一着工作服上岗制度,实施农村厨师“红黑榜”公示制度,对遵章守制、持证上岗的厨师进行“红榜”公示,对未经培训合格、无健康证、无上岗证的厨师进入“黑榜”公示,利用社会监督和社会舆论切实规范厨师的经营行为。
突出市场运作。在行业协会的基础上,鼓励成立公司进行市场运作,推动经营者和农村厨师抱团发展,有效防范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。在菁华铺乡、流沙河镇试点成立了两家专业服务公司,为农村群众提供原材料采购、餐饮具配送、厨师配备的一条龙服务,这种模式因为方便快捷、省钱省力,已被当地以及周边乡镇农村群众广泛接受。
选准突破口,把信息平台用起来
“现在申报农村集体聚餐管理信息真是快,只要在手机上轻轻一点,镇里和市市场监管局就晓得我们村哪家哪户要操办宴席,确实效率高、又方便。”灰汤镇将军村食品安全协管员隆女士说。
为了把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工作做细做实,我市创新性地开展了三项工作。
构建信息化平台。以手机为终端,以“宁乡市场监督”微信公众号为依托,2016年5月开发“宁乡市农村聚餐申报管理平台”,2017年进行改造升级。平台设置厨师管理、厨师协会管理、菜谱管理、聚餐申报管理等功能板块,率先实现农村聚餐信息化管理。按照系统要求,聚餐举办方提前三天报告聚餐相关信息,村组协管员、信息员接到后录入申报系统并发送,乡镇和市市场监管局收到上述信息后,根据分工派出人员现场指导,同时工作人员同步上传现场指导图片实景,提供后台查询统计,真正形成了“事前有申报、过程有监管、事后可追溯”的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全过程管理工作机制。该平台正式启用以来,每年收到并处理的农村聚餐信息达20000余条,占长沙地区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;纳入管理的厨师1401名,归集记录姓名、住址、联系电话、健康证有限期、培训时间、培训次数、不良记录和承办宴席次数,初步形成了全市农村厨师管理的大数据。
构建无缝化监管。明确专门的现场监管指导模式:工作人员向举办方和农村厨师宣讲农村集体聚餐的注意事项,检查厨房卫生及设施情况,询问并记录主要原料来源、聚餐宴席菜谱,下达由举办者(主人)和指导人共同签名的《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指导意见书》,并与举办者和厨师签署《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责任承诺书》,通过监管员、举办者、农村厨师无缝对接,确保了食品安全风险的可防可控。今年仅五一劳动节期间全市申报农村集体聚餐300余例,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。
构建全方位保障。推广普及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责任保险,以乡镇(街道)为单位,财政统一出资投保。保费缴纳设置了5个标准,每人每年从0.2元到1元不等,经过大力推广,全市29个乡镇(街道)实现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全覆盖,解决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后顾之忧。
“市市场监管局将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,立足宁乡实际,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,凝聚社会合力,创新体制机制,推动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,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更健康更安心更放心。”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