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讯通中心

欢迎来到质检资讯网
当前所在: 首页 > 商品检验

水富市推动落实食品安全“两个责任”工作情况

  • 发布时间:2024-08-10
  • 来源: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  作者:佚名
  • 字号:

  

  水富市推动落实食品安全“两个责任”工作情况

  水富市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食品安全“四个最严”要求,围绕“食安云南”安排部署,完善监管机制,加强源头治理、过程严管、风险严控,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持续提升,连续16年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,连续8年在昭通市评议考核中评为A级,牢牢守护了人民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现将水富市落实食品安全“两个责任”,探索推动“1234”工作法汇报如下:

   坚持最严谨的标准,健全一套管理体系。一是建立专题研究制度。制定印发食品安全“两个责任”实施方案,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专班,市级层面建立了定期专题研究食品安全会议制度,保障食品安全“两个责任”工作落实落细。二是建立三级包保制度。结合处级领导挂联学校、村(社区)、企业的工作要求,建立市镇村三级对应的包保制度,实现全市300名包保干部与1710户食品经营主体包保关系全覆盖。三是建立分层分级管理制度。按照食品种类、生产环节、食品安全风险等因素,建立分层分级管理制度,压实各级各相关部门的责任,督促企业细化“日管控、周排查、月调度”工作职责,落实“三名人员”、建立“三项制度”、管好“三本台账”,形成精准防控、末端发力、终端见效的管理机制,全面防控食品安全风险。

   实施最严格的监管,落实两个主要责任。一是落实属地管理责任。严格按照“党政同责”“地方负总责”的要求,全市各级包保干部围绕关系群众生命健康的“菜篮子”“米袋子”“果盘子”等领域,面向超市、农贸市场、食品经营店、学校食堂等重点场所,抓实督导检查和抽检抽查。今年第二季度在“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平台”和“食安督APP”上传督导数据达到100%;截至8月9日,完成国家、省、市和本级监督抽检410批次,抽检量达到4批次/千人。二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。现场督导发现问题现场交办、限时整改,监管部门定期开展“回头看”,形成地方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有机统一、相互衔接的工作闭环,确保问题整改到位。今年以来,督导发现问题整改率达100%。各级各部门严防、严管、严控食品安全风险,确保广大人民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
   执行最严厉的处罚,突出三项执法效能。一是突出警示效能。坚持查办一批,严惩一批、曝光一批,实现查办一案警示一片,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。今年以来,立案查办涉及食品安全违法案件48件。二是突出问责效能。将食品安全“两个责任”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和市纪委监委“小切口”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“惠民行动”,去年以来,共向市纪委监委移交涉学校食堂许可证过期、食用大米过期等违法案件线索3条,作出书面检查6人,进行谈话提醒1人。三是突出服务效能。在从严管理的前提下积极探索“柔性执法”“温情执法”,结合“千名领导挂千企”工作要求,全力帮助包保企业排忧解难,以“水富温度”提升水富营商环境,促进市场主体培育壮大。

  “4”:聚焦最关键的环节,提升四种核心能力。水富市食品安全“两个责任”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与上级工作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,主要存在专业化水平不高、闭环管理机制不健全、宣传推广不全面等问题。下步工作中,水富市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培训会议精神,把落实“两个责任”与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相结合,着力提升四种能力。一是提升业务能力。常态化对包保干部、村(社区)“两员”、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分类开展业务培训,不断提升包保督导水平和自检自查能力。二是提升协调能力。畅通包保督导干部与企业主体信息沟通渠道,进一步健全督促提醒、问题反馈机制,增强“两个责任”工作有效衔接。三是提升整改能力。完善督导问题销号机制,抓牢督导发现问题整改,明确到事、到人、到时,一对一抓实问题整改。四是提升宣传能力。结合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和工作实际,充分发挥村(社区)应急广播及“两员”作用,以食用野生菌、散装白酒等高风险食品为重点,把食品安全和预防食品中毒常识传入村头巷尾,引导群众提升常规应急处置能力。


原文链接:http://amr.yn.gov.cn/info/1798/34758.htm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质检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。
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 
质检资讯网 zijzx.org.cn 版权所有。
 联系电话:010-56232582 13391776757 010-56278284 13366461258 010-53386795
监督电话:18610822936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
邮箱:qgzfyjsfzdyzx@163.com  客服QQ:321579164 通联QQ:31150143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