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五一”假期临近,各大电商平台促销活动拉开序幕,为使消费者在“五一”期间的线上消费活动中理性消费、规避消费风险,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网络消费提示,提醒广大网络消费者在网购时应提高自我防范意识。
提示一:选择合法交易平台,维权快捷省心
消费者在选平台消费时,要选择经营资质齐全、信誉度较高的购物平台、网站、网店,认真查看其公示的证照信息。切莫为了贪图“小利”而选择“黑”平台,切莫轻易点击来源不明网络广告和网址链接。通过合法平台消费,发生纠纷后也可较快解决。
提示二:社交平台消费要谨慎,避免维权“无奈”
微信、QQ、朋友圈、拼团购物等“微商”活动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多便利,但其中不少的“微商”经营者并未办理营业执照,甚至有的来源不明,存在一定隐患。确需消费时,务必要仔细甄别“微商”经营者资质信息、个人信息及产品或服务信息,避免维权时无法“溯源”。
提示三:注意合同约定,谨防不公平格式条款
确认交易前,需仔细阅读相关协议或规定,避免因大意陷入被动。但是,如遇不公平格式条款,可大胆说“不”。不公平格式条款是指经营者利用格式条款(通知、声明、告示等)作出减轻或者免除自身责任、加重消费者责任、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等规定。“酒店一经下单,不可退订”“特价商品,概不退换”、“一切解释权归本店所有”、“一经拆封、概不退换”等均为不公平格式条款。
提示四:保持清醒头脑,莫过度信赖促销
节日期间,促销广告纷至沓来,活动力度“诱人”,容易让消费者失去理性,疯狂下单。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,要充分了解产品的真实情况,不可盲目下单。同时要做到货比三家,从信誉度、产品评价、成交记录等多方面对店家信誉进行评估,谨防虚假促销。对于甩卖、清仓、最低折扣等优惠点打折的商品要仔细比对,核实优惠真实性。
提示五:加强防范意识,减少支付风险
近年来,不法分子针对有网络消费习惯的消费者,以系统出错、支付平台升级、收货人信息不清晰等为由,让消费者添加所谓的“客服人员”微信,以此套取消费者个人信息,存在被诱骗银行卡、支付宝、网银中资金的风险。因此,不要轻信此类行为的“客服人员”,更不要随意提供个人信息。
提示六:留存相关凭证,方便维权投诉
线上购物遇到纠纷,相关购物凭证是消费者维权或投诉举报时的有力证据,在网购后短期内不宜清空订货单、发货凭证、发票等购物凭证,必要时可提前留存电商承诺或者协议、与商家的聊天记录等电子证据,以便遇到质量问题或需要售后服务时能够顺利维权。
再次提醒广大消费者,如遇网络消费纠纷,您可及时与平台及经营者协商解决。如果协商不成,可拨打平台或经营者所在地12315或通过12315互联网平台进行投诉举报,市场监管部门将全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amr.hainan.gov.cn/zw/xfts/202404/t20240429_3655771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